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监测器”植入人体 实时心电监测
2019-09-02

  半块口香糖大小的芯片,植入人体胸前皮下部位,如同装了一个“跟踪器”,对人体心脏进行长期监测,准确及时捕捉心脏异常信息,有效防止心血管疾病。近日,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成功完成佛山地区首例植入式心电事件监测器手术,将心血管病诊疗领域的新技术成功引入。

  接受心电事件监测器植入的患者陈姨反复心悸2月余,心率最快时可达到200次/分,每次持续2分钟左右,多次接受心脏彩超、动态心电图均未发现异常,冠脉造影也未能发现导致心悸的直接证据,医生因此无法明确诊断。

  反复心悸让患者心神不定、坐卧不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得知患者的烦恼后,佛山市二医院心脏中心科主任梁健球结合国内外技术发展最新情况,建议患者选择植入式心电事件监测器,随时记录心律失常事件,以进一步明确心悸病因。

  “植入式心电事件监测器是一种埋藏于皮下记录心脏心电活动,可自动激活和由患者激活的植入系统,准确记录房颤、室速、心动过缓、心脏停搏等事件,可连续使用3年,最多储存59分钟心电图资料,足以记录保存心律失常关键信息,为确诊提供直接证据。另外,它小巧精细,只有口香糖一半大小,植入创伤微小,植入后并不影响磁共振检查。”梁健球介绍。

  经过详细沟通,患者及家属同意尝试。植入手术由梁健球主持实施。1厘米小切口,耗时10分钟,手术顺利完成,监测参数满意。

  梁健球指出,一次性标准心电图难以有效地捕捉做出诊断的准确数据;动态心电监测器虽然可以提供长达24小时甚至更长的连续数据,但其在患者工作、生活期间难免会受到各种干扰,影响监测数据的准确性,造成诊断困难。植入式心电事件监测器拥有的小巧精细、信息精准和植入方便等优点,大大地弥补以往心脏监测领域的不足,能为医生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临床诊断证据。对临床上不明原因晕厥、心悸患者的筛查诊断,可以作为是预防心脏性猝死的第一道防线, 除此以外,还可用于不明原因卒中患者隐性房颤筛查,房颤导管消融患者术后管理,和房颤患者经治疗(导管消融、手术和药物转复)是否长期或终身服用抗凝药的评价, 做到对患者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

  佛山地区首例植入式心电记录监测器手术的成功,有效扩展了心血管疾病诊断技术,为心脏猝死架起第一道防线,将在心血管疾病防治方面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