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聚焦 >
康复医学颠覆式突破 重庆首开运动处方助力心脏康复
2019-07-04

康复医学颠覆式突破 重庆首开运动处方助力<a href='http://www.js-cyyl.com/index.html' target='_blank'>心脏康复</a>

重庆康复医院常务副院长谢友红教授和学术院长孙兴国教授就心脏康复做了详细的诠释

(来源 大渝健康)现在社会中,疾病与亚健康群体占据的人群比例正逐年增高。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康复医院常务副院长谢友红教授介绍:单就我国慢性病人群而言,其中心血管疾病2.9亿,糖尿病1.1亿,高胆固醇血症3293万,超重3.05亿,肥胖1.2亿,慢性病消耗的治疗费用占了所有医疗费用的68%;慢性病的死亡率占死亡总人数的85%。

心脏病患者:应“静养”还是“动养”?

专家提示:运动是关键

在日前举行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康复医院的心脏康复项目推广会上,常务副院长谢友红教授和学术院长孙兴国教授就心脏康复的核心——《个体化高强度运动方案》做了详细的诠释和讲解。心脏是人体发动机,是很重要的器官之一。以往的观点认为心脏病患者参加运动锻炼是有一定危险的,如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脏骤停等。大部分临床医生建议患者不宜参加较大强度的运动或锻炼,但又很难界定,什么样的运动才算是强度适宜?什么样的锻炼才是最合适的锻炼?所以,一般就采取保守的做法,陷入误区,建议患者以“静养”为主,以求患者的安全。

康复医学颠覆式突破 重庆首开运动处方助力心脏康复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肺功能检测中心主任、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康复医院学术院长孙兴国教授介绍:通过多年的国内外心脏康复临床研究表明,心脏病患者应该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运动心肺测试系统对心脏功能科学评估后,在严密的监测下进行运功康复。

但是,针对心脏病的“高强度运动方法”,孙教授坦言,绝对不能单纯强调高强度运动治疗,而应科学合理、有的放矢的制定严密康复治疗计划,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康复医院建立了一套科学、专业、规范的心脏康复治疗方案,将在后续的临床应用推广中,为我市慢病人群及“四高症”人群带来福音。

了解“无氧域”掌控“高强度运动”临界点

掌握运动处方,遵循五行原则

5月21日,由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康复医院牵头,率先在重庆市开展的首家心脏康复治疗新模式正式启用,并在重庆市首台运动心肺测试系统的测评和监控下,拉开了心脏康复颠覆性新疗法的序幕。

“运动处方”“药物处方”“营养处方”“心理处方”“戒烟处方”五处方的制定和出台,运用运动、心理、饮食、生活方式等非药物治疗手段,结合五行原理,逐步实现心肺系统疾病的有效改善,提高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心脏康复的宏远必将蓬勃而生。

运动处方

总原则:安全、有效、科学、个体化;心脏病患者应“静养”还是“动养”?据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表明,运动康复可明显提高患者的心肺功能、改善预后。康复医院的运动处方是独有的“绿色配方”,是在完全了解“无氧域”和掌握了“高强度运动”临界点的前提下而制定的。由内科医师、运动治疗师等结合患者年龄、性别、健康状况、锻炼经历以及心肺功能评估结果而制定的系统化、个体化的运动康复方案。

运动方式:1、有氧运动:行走、慢跑、游泳、运动平板、踏车等;2、抗阻运动:哑铃、运动器械、弹力带等;3、柔韧、平衡、协调训练: 瑜伽垫、瑜伽球、平衡仪。

康复医学颠覆式突破 重庆首开运动处方助力心脏康复

营养处方

总原则:低脂、限盐、平衡膳食;营养是健康的物质基础。饮食结构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我们是否发生动脉硬化和心脏病,也会影响疾病的康复。循证医学已经证明,营养调理是心脏病综合康复治疗的重要措施。因此,为了心脏健康,我们应重视饮食治疗,促进病情的控制和疾病的康复。

营养原理:1、食物多样化,以谷物为主,粗细搭配,平衡膳食;2、控制能量摄入,适当增加身体活动强度,保持适宜体重;3、低脂肪、低饱和脂肪酸膳食,减少反式脂肪的摄入;4、限盐,吃清淡少盐食物;5、适当增加含钾丰富的食物(例如蔬菜、水果)摄入;6、足量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例如蔬菜);7、摄入足够的水。

药物处方

总原则:规范、个体、坚持、遵嘱服药!

用药原理:

心血管康复药物处方应重视“三性”,即有效性、安全性和依从性的管理、随访和服务。1、遵循指南充分使用有循证证据的二级预防药物;2、个体化用药:根据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不良反应等选择药物类别,调整药物剂量;3、关注药物相互作用和安全性:及早发现药物的副作用,避免药源性不良后果,充分了解患者的合并用药情况;4、把握药物的依从性,长期服药过程中切勿随意停药或增减药物剂量。

康复医学颠覆式突破 重庆首开运动处方助力心脏康复

心理处方

总原则:保持积极向上、乐观从容的心态,善待自我!

心疗范畴:

心血管疾病多数是致命性疾病,很多心脏病患者生病后,对自身的疾病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从而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1、健康教育:通过定期讲课或一对一咨询方式,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恢复自信;2、心理支持:医生给予合情合理的安慰及适当的健康保证,家属给予全面的支持,打消其顾虑;3、放松训练:可减少心血管事件及再发,促进病情恢复;4、定期随访;5、药物治疗:针对明显焦虑或抑郁的患者,给予恰当治疗。

戒烟处方

总原则:戒烟处方可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和死亡风险

戒烟康复:

吸烟的害处很多,它不但吞噬吸烟者的健康和生命,还会污染空气,危害他人。烟草中含有焦油、尼古丁和一氧化碳等有害化学物质,吸烟是导致冠心病、动脉硬化性外周血管疾病、脑卒中、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重要原因。1、心理支持治疗和行为指导;2、药物治疗;3、戒断症状的识别和处理;4、随访和复吸处理。

科学的运动心肺评估试验

全方位系统训练 让心脏康复更安全

“心脏疾病、肺疾病及患有其他疾病导致心肺功能受损的患者,均可通过运动心肺功能评估和康复治疗改善心肺功能,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康复医院心脏康复中心副主任王张敏为大家逐一解读心肺康复全过程:

第一步:运动心肺试验定量地评估心肺储备功能和运动耐力。

综合应用呼吸气体监测技术、电子计算机和运动平板(或功率自行车)技术,实时检测在不同负荷条件下机体氧耗量和CO2排出量的动态变化,从而客观、定量地评价心肺储备功能和运动耐力。

第二步:6分钟步行试验

通过该项检查对患者心肺功能做出系统、客观的评估,指导制定运动处方。

第三步:运动平板、踏车试验

可动态观察心电图的变化,评估患者心脏功能,制定个体化的运动处方。

第四步:脉搏血氧监测仪让运动更安全

可实时监测患者运动中的血氧饱和度和心率,让运动更安全有效。

第五步:平衡功能训练

通过视觉生物反馈机理对人体平衡功能进行系统评估与训练。

第六步:功率车训练

通过有氧运动提高心脏摄氧能力,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液灌注,改善心肌缺血缺氧。

第七步:弹力带训练

专业康复治疗师一对一指导,制定个体化循序渐进的训练方案,有针对性地改善患者相关肌群功能。

第八步:呼吸训练

专业康复治疗师一对一指导,改善和纠正患者不正确的呼吸模式,减少呼吸做功同时提高肺功能。

第九步:呼吸训练操

定期组织呼吸训练操,延续患者心肺功能的家庭康复治疗。

第十步:体外反搏治疗

通过对小腿、大腿及臀部分段包裹特制的气囊套进行序贯加压,以增加心、脑、肾等各脏器的血流灌注,从而改善血供,畅通血流。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