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最新资讯 >
短信干预是否有助于改善冠心病患者的二级预防
2019-07-31

  2019年4月6日,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牵头组织实施的一项多中心临床试验CHAT研究在美国Circulation: Cardiovascular Quality and Outcomes 杂志在线发表。杂志同期配发了评论员文章《The CHAT Trial: Time for a Heart to Heart Talk》。同时,这项研究的文摘于当地时间4月5-6日在美国举行的AHA:Quality of Care and Outcomes Research 科学年会上以壁报形式展出。这项研究的研究者荣获Paul Dudley White国际学者奖。

 

  

 

  随着心血管病疾病负担的急速增长,近年来我国在急性心肌梗死和冠脉介入治疗的可及性和治疗水平方面取得巨大进步。然而现有的医疗体系在预防,尤其是心血管病的二级预防方面比较薄弱。我国是一个医疗资源不足且分配不均衡的大国,迫切需要一种简单易行、低耗有效的方法来辅助医生进行规范有效的心血管病预防。移动医疗(mobile health)的兴起为此提供了新的契机,其特点是利用移动设备如移动电话来便捷、低价、高效地传递医疗信息,改善患者对治疗的参与度和依从性。 短信干预在国外是一个研究非常活跃的领域,我国是手机大国,利用这一优势进行心血管病防控具有很好的前景。然而用科学的方法,开发短信并评价干预有效性和可行性的研究却比较有限。

  CHAT研究在2016年8月至2017年3月期间入选了来自我国37家医院822名患过心肌梗死或接受过冠脉介入治疗、但不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每月接收2条致谢短信,干预组每周接收6条干预短信;这些短信是由多学科团队根据行为改变理论,基于国际公认的二级预防指南,结合中国文化背景开发的关于疾病知识、血压控制、戒烟、运动、健康饮食和服药依从性等二级预防措施的半个性化短信。一级终点是基线到6个月时的血压变化。研究显示,6个月时干预组的收缩压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但没有达到显著的统计学差异(−1.3 mm Hg [95% CI, −3.3 to 0.8])。二级研究终点,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体重指数、体力活动水平和吸烟状态的变化也没有达到组间显著差异。尽管如此,研究结束时对患者的调查显示,96.1%的患者认为短信的内容有帮助,98.8%认为容易理解,94.8%愿意将来继续接受短信干预;这表明此种干预方法的可行性好并且接受度高。对于做完心血管疾病手术的患者,可短信提醒用户定期进行心电监测居家康复治疗

  该研究是我国第一个通过手机短信以冠心病二级预防为目的进行多个危险因素干预的研究。 和既往研究相比,其主要优势在于基于行为改变理论开发短信,采用严格科学的研究设计在全国多个中心进行验证。关于主要研究终点没有达到组间显著差异的原因,研究者认为一是由于入选了相当比例的血压得到控制的患者,二是入选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或接受介入治疗距入选研究的时间较长,患者行为改变的动机不十分强烈。 此外,也和研究中短信的个性化程度不高有关。尽管此项研究得到的是阴性结果,但为移动医疗在心血管病防控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并为未来干预措施的改善提供了有益启示,我们看到,这种干预方式接受度很高,将来要做的是考虑如何采用更加创新的研究设计,以患者为中心,满足患者需求,做到干预更加个体化并和日常医疗实践相结合,以此来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