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最新资讯 >
当心!生气到底有多可怕?很多心血管疾病都是气出来的
2019-07-08

生气在处于应激状态时交感神经系统激活程度也就越高,进而影响到心血管健康。医学研究表明,长期、反复的应激反应对心血管健康十分不利。

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和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会被激活,促使分泌过量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糖皮质激素等,而这些激素分泌水平的升高会引起血压、心率和血脂水平升高,凝血功能改变,从而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有一项实验研究:观察有室性心律失常史的患者,通过回忆生气的经历和心算任务来诱发被试的心理应激反应,同时记录动态心电图和生化指标变化。

结果显示:即使是这些轻微的生气体验,也会使患者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分泌水平上升,血压和心率明显增加。

此外,经常生气往往伴随某些不良的行为习惯或人格特征,而这些习惯和特征可能会间接影响到心血管的健康。生气和敌意水平过高的个体更容易出现吸烟、酗酒等药物滥用等行为,而这些行为均是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

还有,容易生气的人一旦患病,治疗依从性差,而且难以改变原有的不良行为习惯,因此不利于疾病的康复。睡眠质量亦是影响心血管健康的重要因素,而生气与睡眠质量的关系也得到了相关实验的验证。研究发现,生气特质高的中年人睡眠质量较差,更容易出现失眠。

自己生气了怎么办?

生气是我们平时最难管理的一种情绪。当生气发生时,身体中短时间内会聚集大量的能量,这时候就需要为这些能量找个宣泄的出口。

宣泄有合理宣泄和合理宣泄之分,有人生气时采用言语攻击和身体攻击,或者是采用砸桌子、踹墙、吃东西等方式来宣泄内心的能量,这都是不良的宣泄。

我们这里所说的宣泄,是指合理的宣泄,通过合理的、不伤害自己和他人的方式来排除内的能量。如采用打球、跑步、登山等运动的方式,采用痛哭、大喊、撕废纸等发泄的方式,采用想美事儿、说笑话、打电话、聊天等转移的方式都可以达到合理宣泄的目的。同时运动也可以很好的减轻压力,在运动中思考,能够清醒地分析,同时也能起到心血管疾病预防心脏康复的作用。

合理的宣泄可以减轻身心疲劳和缓解压力,使我们轻松愉快地投入到工作学习中去。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