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防治指南 >
心衰是心血管疾病领域尚未被征服的“最后战场”
2019-07-04

“心衰是一种长期进展性严重的心血管慢性疾病。只有减少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慢病的发生,才能够延缓它们最终走向心衰。”北京安贞医院刘宇扬教授6月19日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尽管目前在我国心衰治疗取得了巨大的突破,但受患者经济能力、创新药医保覆盖,以及有效的长期管理模式缺乏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心衰仍是尚未攻克的顽疾之一,长期管理任重道远。”

心脏是一个血泵,每天24小时不停歇地跳动,不停歇地泵血。当它功能不好了,就带不动太多的血在身体里流动,称为心力衰竭,简称心衰。

刘宇扬教授在介绍心衰诊疗现状时指出:“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拥有最大心衰患者群的国家之一,心衰防控关乎民生。在过去的数十年间,即使在现有的标准药物治疗下,我国心衰患者住院频率高,经济负担重以及死亡率居高不降等诸多治疗需求尚未获得满足,防治形势严峻。因此,提升慢性心衰的诊疗水平,重视并加强对其长期管理势在必行。”

心衰是需要重点呵护与高度重视的疾病。据统计,我国成年人心衰患病率到高达0.9%,预计患者人数超过一千万。同时,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心衰是所有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其中高血压和冠心病是其最主要的两个诱因。随着我国老龄化的日趋严重,高血压、冠心病等患者数量日益增加,我国拥有着巨大的“潜在”的心衰高危人群。

患者治疗需求远未满足

刘宇扬教授指出,我国成人心衰患者基数大。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由于心衰普及率不高、民众对其普遍缺乏基本认知,致使很多患者错失了最佳诊疗时机,约20%的心衰患者在确诊后1年内死亡,约有50%心衰患者在诊断5年后死亡,生存率低于多种癌症。

不仅如此,由于心衰导致反复住院,给患者,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数据显示,我国患者平均每年住院2.4次,约69%的患者都有1年内再住院的经历,年均住院天数长达22天;我国心衰患者年均医疗费用近29000元,高于我国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国家医保准入仍是关键

尽管心衰仍是目前心血管疾病领域尚未被征服的“最后战场”,但并不意味着不可以预防和治疗。近年来,在医学界科学家、学者和专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心衰领域在规范推进及治疗方法创新等方面取得了许多进展。

2018年10月,随着《2018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简称《指南》)的发布,为中国心衰诊疗标准化、规范化奠定坚实基础,翻开我国心衰整体防控的新篇章。

据刘宇扬教授介绍,新版《指南》在2014版的基础上,在心衰的诊断、治疗、预后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更新。在心衰的药物治疗方面,新版指南充分与国际接轨,已经被纳入欧美指南的创新药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也被18版指南列为一类推荐。

刘宇扬教授强调说:“心衰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状群,给予患者适合的诊治和长期管理需要由心脏专科医生、全科医生、护士、药师、康复治疗师、营养师等多学科组成的团队,进行专业的心脏康复指导,并遵循心衰指南及相关疾病指南,按照一定的流程及规范相互协作来完成。这对降低心衰患者死亡率、减少住院次数和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但要满足更多心衰患者的治疗需求,仍迫切需要从国家医保准入层面给予慢性心衰治疗的关注与支持。2019年国家医保目录调整启动在即,期待将慢性心衰创新药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以造福更多患者。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