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病负担区域差异显著
总心血管病负担最高的省级行政区为西藏(10 344人年/10万),其次是新疆、青海、黑龙江和贵州,年龄标化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率均高于7 000人年/10万。
负担最低的省级行政区为香港(1 794人年/10万),其次为其他经济相对发达的东部沿海省级行政区,包括上海、浙江、澳门、福建、北京和广东等。
缺血性心脏病的疾病负担呈明显的北高南低分布。
黑龙江、吉林、新疆等北方省级行政区的疾病负担尤其高,均高于3 000人年/10万,4倍于上海、香港和浙江等低负担省级行政区。
出血性脑卒中年龄标化DALY率在各省级行政区间的差异更大,分布范围从300人年/10万至4 800人年/10万(图
5C)。
东北沿海省级行政区出血性脑卒中的疾病负担普遍较低,其中澳门最低(300人年/10万),其次是香港、上海、北京和浙江等;西藏最高(4 815人年/10万),其次是青海,贵州和新疆等。
东北和北部省级行政区缺血性脑卒中的年龄标化DALY率高,黑龙江最高(1 692人年/10万),其后依次为吉林、河南、辽宁和河北等。
而西部和东南省级行政区较低,最低为香港(307人年/10万),其后依次为澳门、西藏、上海和浙江等(图5D)。
心血管病负担降幅东部大,西部小
报告显示,我国心血管疾病年龄标化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率在1990~2016年间下降了33.3%。
但西藏、新疆、青海、云南和贵州等一些西部省级行政区,在降低总心血管病及出血性脑卒中疾病负担方面的成效较小,缺血性心脏病疾病负担增加。
在东部沿海省级行政区,江苏是唯一出现缺血性脑卒中疾病负担增加的。
经济发达省级行政区的疾病负担下降速度更快
社会人口指数(SDI)是由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组提出,基于人均收入、教育水平及总和生育率计算得到,综合反映国家或地区社会和人口发展的指标。SDI取值范围为0~1,取值越高代表发展水平越高。
数据显示,2016年社会人口指数得分最高的北京、澳门和香港,在过去26年中均取得了超过45%的降幅。
而社会人口指数得分较低的西藏、贵州、甘肃和云南,总心血管病疾病负担的降幅均在25%以下。
病种分布地域差异大
2016年,各省级行政区不同心血管病疾病负担分布呈现出较大的差异。
缺血性心脏病疾病负担占比最高的前5位省级行政区为澳门、新疆、宁夏、天津和北京,占比最低的5位为西藏,贵州、江苏、浙江和重庆。
大多数省级行政区的心血管病疾病负担来源主要为缺血性心脏病,仅在西藏、贵州、重庆、四川、湖北和青海
6省级行政区中,出血性脑卒中疾病负担比重最高。
相对于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疾病负担占比较高的省级行政区有江苏、上海、辽宁、香港、澳门、天津和北京。
电话:400-631-3889
传真:020-66889777
邮箱:js_cyyl@126.com
地址:泰州市药城大道799-2号(数据大厦B幢1006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