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展会信息 >
心血管健康“高考榜”公布:排名升降折射区域发展状况
2019-08-05

  日前,第十三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在上海世博园举行。该会业内简称“东方会”,是由上海市医学会等单位精心打造的国际知名品牌学术会议。德国、日本、英国、美国、法国、韩国等21个国家和地区的160余位外宾观摩交流,国内1400多位专家发表学术报告,参会人数超过1.3万人次。

  此次会议的一项重要成果是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CHI)2019数据发布。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黄红,大会主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主席葛均波院士,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副主席霍勇教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副主任周脉耕教授,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刘静教授,心血管健康联盟秘书长方唯一教授以及健康报社总编辑周冰共同启动指数发布仪式。

  该指数由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健康报社共同发起,辉瑞普强支持,是全球首个科学、客观、全面反映国人核心健康素养的健康指数。该指数发布两年来,见证了一场世界范围内少见的慢病管理国家行动,使慢病管理这一世界性难题在中国得到了激动人心的进展。CHI2019版本是该指数首次更新升级,该指数蕴含的大量健康信息值得各地高度重视,深入研究。

  和2017版指数相比,全国各地心血管健康指数排名重新洗牌,该指数体系满分100分,浙江、上海、北京3个省份位于70分档,名列榜首,构成居民心血管健康第一方阵;江苏、福建、宁夏3个省份位于60分档,紧随其后;天津、广东、重庆、山东、新疆5个省份位于50分档,构成第三方阵;湖北、青海、江西、海南、山西、安徽、云南、吉林、河北、湖南、内蒙古、甘肃、陕西、广西、河南15个省份位于40分档,构成规模最大的第四方阵;辽宁、西藏、贵州、黑龙江4个省份位于30分档,排在榜单末尾。

  时下正是高考时刻,2019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的发布,更像是一场各地心血管健康的高考。全国平均分50.37分,各地成绩有喜有忧,20个省份得分低于全国平均分,构成答卷的主体,客观体现我国整体国民健康水平不够均衡,整体水平仍待提升。4个省份得分仅30多分,堪称危险区域,属于心血管健康的极高危省份,应该引起高度关注。

  

 

  图说心血管健康“高考榜单”

  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工作组组长周脉耕介绍,该指数体系包括五个维度:心血管病流行情况,说明目前各省心血管病负担现状;危险因素暴露情况,表示影响地区心血管病负担的危险因素流行的程度;危险因素防控情况,表示针对危险因素的公共卫生和临床防控情况;心血管病救治情况,包括临床表现、临床诊疗过程、诊疗能力以及救治结果;公共卫生政策与服务能力,体现政府政策保障和卫生健康体系建设。

  指数测算的数据来自国家监测报告、专题研究以及各地政策等。为了保证指数测算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比性,在保证绝大多数数据源和算法不变的基础上,2019CHI的个别数据和算法进行了一些更新和完善。比如空气污染数据,以前来自于卫星估算,现在来自于环保部以及各省公报。

  

 

  

 

  相比于2017年的指数得分,2019年指数的各项得分均有上升,其中最高分由75.37分上升至78.40分,最低分由30.17分上升至33.50分,中位值由44.18分上升至47.89分。五大维度中,除B维度危险因素暴露情况外,各维度的总得分也有所上升。这说明,我国心血管病防治情况在慢慢改善,国家与各地卫生政策的落实行之有效。不过在当天新版指数解读中,专家也特别指出,部分指标如吸烟率、超重率、肥胖率、高血压患病率、高脂血症患病率等,整体上有所下滑。被“点名”的这几个退步指标均属于B维度危险因素暴露情况,提示未来心血管病一级预防任务有可能更加严峻。

  

 

  

 

  周脉耕介绍,从整体排名来看,前5名分别是浙江、上海、北京、江苏、福建,排在后5名的分别是黑龙江、贵州、西藏、辽宁、河南。

  从心血管病流行情况维度来看,得分排在前面的包括福建、浙江、上海、海南和北京,心血管病负担比较高的为黑龙江、辽宁、河北。

  从危险因素暴露情况来看,西藏、海南、江西、福建、广东等基本上偏向于西部或南部地区,而山西、河南、天津、河北、北京等危险因素暴露得分较低。

  从危险因素防控来看,北京、浙江、上海、江苏、天津分居前5名,海南、贵州、广西、甘肃、陕西位居后5名。

  从心血管病救治情况来看,上海、北京、浙江、海南、新疆排在前5名,排在后5名的为安徽、内蒙古、广西、河南、辽宁。

  从公共卫生政策与服务能力来看,上海、北京、浙江、天津、河北、宁夏,这5个省份的政府投入包括政策出台以及整个体系建设、经费保障上做得比较好。

  “虽然各省都比较关注自己的排名,但实际上,这种排名是促进各省更加关注心血管健康,在心血管病防控方面加大力度。”周脉耕介绍,有些地方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但在排名上并未体现。一方面因为其他省份也在同时努力,得分提升更多,致使排名反而相对下来了。营造竞争的状态倒逼各地下更大气力,改善各个维度的指标。另一方面,心血管病防控工作的成效尚需要时间才能够反馈在结果的改善上,健康中国的使命并非一蹴而就,构建心血管健康防线需要精耕细作,坚持不懈。“我们相信这些工作在不久的将来必会得到体现。持之以恒地落实行之有效的卫生政策,是心血管健康指数改善的重要精神。”周脉耕说。

  看排名,更要看整体和趋势

  “不应该过度强调排名,要客观理解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的意义,要看重整体和趋势。”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专家组组长霍勇认为,两年时间要想发生巨大改变不太现实,但确实可以反映出政府、行业、社会做了大量工作。虽然总体来看没有太大变化,但是趋势可以看到,比如我国心血管健康指数平均得分提升了2.3分,对于国家层面是难能可贵的。

  “从一些指标来看,上升趋势更加明显,比如血脂、血压、血糖干预指标明显上升,说明我们在努力改变目前危险因素的控制情况。”霍勇以宁夏为例介绍,“宁夏自然条件并不是很好,而且人口相对较少,政府在资源投入方面稍微加大力度,补齐短板后见效就比较明显,在排名上有所体现。尽管如此,宁夏整体心血管病流行情况还很严重,所以还要看总体趋势。”

  

 

  

 

  

 

  

 

  霍勇表示,从指数的变化可以看出,我国整体救治政策、救治体系、救治能力在逐渐提升,比如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建设,大大提升了基层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救治能力,使更多患者能够得到有效救治。更重要的是,指数从上到下的“传导”,比如山东省在省内不同区域下沉,得出地市排名,找出短板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此外,利用模拟打分平台,通过模拟打分改变一些分数,看改变后的结果需要如何投入政策、投入资金、提升得分,鼓励各省正面推动心血管病防控工作。

  “综合来看,部分指标如早死概率、胸痛中心和卒中中心数量、缺血性卒中溶栓比例、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治疗比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联合用药比例、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全科医生人数等,有较大改善。部分指标如吸烟率、超重率、肥胖率、高血压患病率、高脂血症患病率、疾控人员数量等,有所退步。”周脉耕强调说,“各省在关注排名的同时,更应该关注背后的公共卫生意义。虽然排名有上有下,但是重点还是要关注每个省份存在的问题,即使排名靠前的指标,也并不是说就不用努力了,比如高血压控制率,各省份均存在很大提升空间。应将指数得分和指标真实水平结合起来为卫生决策提供依据,从而实现改进当地心血管健康水平的目的。”

  补短板,各项指标齐头并进

  “危险因素暴露情况反映的是未来的疾病负担,这一维度分数下降,需要引起注意。”亚太介入心脏病学会主席葛均波教授说,城市化进程让越来越多的人变得富有,随之而来的是过度营养、运动不足、蔬菜及水果摄入不足等问题日益严重,越来越多的人患上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健康生活方式不容忽视,比如刚刚结束的美国糖尿病协会年会公布了健康的饮食方式:早中晚的食物配比应该是50%、30%、20%;早餐6时以后进食,晚餐18时前进食,最好能够保证每天12小时的间歇性断食(TRF);睡前尽可能不进食。另一方面,吸烟这一重要的可控制危险因素远未得到足够重视,虽然一些城市执行了“戒严令”,但是仍然太少,立法与惩处措施也尚不健全。“在火车站台、机场以及不少公共场所,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很多人在抽烟。这也说明,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发布后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心血管病防治的路还很长。”

  葛均波强调,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既有全国情况,又有31个省(区、市)五大维度得分、排名情况,目的就是让各方、各地清晰了解自己在心血管健康方面存在的短板,有的放矢,精准施策,加强心血管疾病预防与康复的宣教工作,宣传运动处方,营养处方的重要性。

  在今年指数排名中拔得头筹的浙江就胜在均衡发展。虽然在各维度得分中,浙江都未排在首位,但因为没有明显短板,最终获得第一。排在第二位、第三位的上海、北京,虽然在多个维度表现优异,但均因危险因素暴露情况失分严重,影响了最终排名。“木桶理论中,最短的那块木板决定了盛水的多少,我们要做的就是暴露短板,推动各方补齐短板,最终推进各项指标齐头并进,为‘健康中国2030’目标的实现做出贡献。”葛均波说。

  与2017年得分相比,全国2/3的省份实现了分数提升,其中宁夏分数提升幅度最大,上升了16.14分。与此同时,也有10个省份分数下降。针对分数下降省份以及排名靠后的省份,葛均波说,未来他们将加强在这些地方的指数解读工作,通过影响卫生健康部门主政者甚至是分管省市领导,来推动当地心血管健康水平的提升。

  而对于有些省份两年间在推动心血管健康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但是此次排名没有明显体现的现象,葛均波说,除了要分析具体原因之外,也要意识到,公共卫生政策显效与心血管病防治能力提升不是一两年就能看到的,需要给予耐心。

  “目前我国居民人均期望寿命已经达到77岁,我们不仅要长寿,更要健康地长寿,否则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痛苦,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我们希望每个人都健康地活着,有尊严地活着。”葛均波说,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政府、社会、医疗机构、媒体等各方共同努力,推动心血管病发病率、死亡率拐点早日到来,最终实现健康中国的伟大目标。